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则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规范Bwin必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1.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的复合性、实验方法的多元性、实验手段的多样性、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等特点。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资料获取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2.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或制作仪器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具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内容的探索性、实验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时应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特点,并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及开设条件等的可行性,可选择一些灵活性较大、完成方式多样、学生有发挥余地的内容作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且难度要适中。
4.结合专业实际,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例。全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
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置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认定,经教研室论证、审核,报实验中心备案。认定的程序:
(1)各课程负责人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实验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提出实验项目名称、目的及要求、主要训练内容及方法,并根据现有仪器设备、师资、场地等提出具体实验方案,填写审批表。
(2)各教研室专家进行论证,并给出评审意见;然后报实验中心备案。
(3)认定时应提供的材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审批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属课程的课程标准,
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报告样表。
6.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须经认定,对未经认定或不符合要求,未能通过认定的实验项目不能确定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设计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为目的研究创新性实验,以设计性实验认定。
7.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该在学生受到一定实验技能训练,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后开设。可以是学生单人、也可以由学生组成小组或团队协同合作完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完成的,应做到分工明确,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训练。
8.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与其它实验特点的不同,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预习、准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包括多个操作环节,涉及多个知识点,实验前教师应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需充分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对于设计性实验,学生应在实验前,设计实验方案并拟定实验步骤。实验教师认真审查学生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同意后学生方可进行实验。
(2)实验指导。为了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实验前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应当准备好设备及实验材料。在学生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或进行必要的辅导。要多用启发式教学,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应注重实验过程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3)实验报告。制定适合专业特点的实验报告规范,并指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实验报告。
(4)实验总结。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进行实验情况与效果分析,包括学生的参与情况、实验效果(含学生反馈情况)、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今后应改进之处。同时,要注意收集优秀的实验报告和完成的实验成果。
(5)实验成绩。综合性实验:实验准备及实验操作占50-70%,其它部分占30-50%。设计性实验:实验设计(方案制订)占40%;实验准备及实验操作占30%,其它部分占30%。以小组或团队完成的实验,应由实验教师按工作的能力和实绩,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
9.每学期结束前,各课程组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效果、效益进行总结分析,并向实验教师进行反馈。各二级学院要做好实验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实验成绩、成绩分析、实验效果、实验总结等材料的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