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学校有关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为了对实验室各类突发事故和事件做出及时的响应和处理,有效地控制事态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伴随的灾害损失和伤害,将发生事故造成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不断提高处置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是仪器设备的要害部位,为保障实验操作中师生的安全,促进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因此,要加强实验室安全防范工作,对实验室引发的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应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变措施,做好事故发生后补救和善后工作,确保实验室在发生事故后,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处置,切实有效地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
二、实施细则
(一)火灾事故
1.预防措施
1.1实验用的酒精妥当放置,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巡查与指导,课后检查使用过的酒精棉球是否存在未燃尽等现象。
2.2定期检查实验室内的电源开关和插排,存在老化和接触不良的及时报修,杜绝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应急预案
发生火灾时,在场人员应该立即切断实验室内电源开关,按照“先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一般” 的原则。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何种物品着火,迅速查看周围环境,判断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存在,是否会诱发灾难。如果有学生在现场,不得安排学生参与救火,应该有组织的安排学生迅速撤离现场。如果是轻度火灾,根据火灾的情况使用实验室配备的灭火器迅速灭火,并向领导工作组报告;如果是较严重的火灾,不能有效控制时,立刻拨打119电话,同时向领工作组报告。
(二)触电事故
1.预防措施
1.1提示学生实验课中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试验时,先检查电源在连接实验仪器,实验结束后关闭仪器后断电。
2.2电源裸露部分装绝缘装置。
2.应急预案
如发生触电,立即切断电源或者拔下插头,若不能切断电源,立即使用绝缘体挑开电线,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员。判断触电者情况,如果情况较轻,看神志是否清醒,安排触电者就地平躺,暂时不要站立或者走动;如果情况较重,指挥在场的学生安全撤离,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治疗;如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出现休克等现象,迅速采用心肺复苏术进行救治。
(三)生物安全事故
1.预防措施
1.1实验中所使用的牛蛙必须安全,且为非病原微生物必需宿主。实验动物的尸体、排泄物等不得随意丢弃,应当经过初步处理后,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1.2实验过程必须全程佩戴手套,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牛蛙,实验结束清洗各类解剖工具。
2.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确定病原微生物安全级别,对发生病原微生物污染和传播的生物安全事件,及时关闭事件发生的实验室,对周围已经污染或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封闭、隔离,组织专业消毒人员消毒现场。核实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出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感染者人员的名单,提供实验室布局、设施、设备、实验人员等情况,及时相关人员报告,做好感染者救治、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
(四)被盗事故
1.预防措施
1.1加强安全教师,督促实验教师和学生课后关好门窗,实验室管理员下班前对实验室巡查,看看门窗关闭情况。
1.2每天上午、下午上班第一时间对实验室各分室巡视,查看门窗的关闭情况。
2.应急预案
发生仪器设备、电脑等盗窃事件,实验室管理员应保护好现场,向相关人员报告,并立即组织人员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电脑进行清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发现窃贼正在行窃,在保证人身安全前提下,及时报警,向相关人员报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记住盗窃嫌疑人的相貌,体态特征及逃逸方向和使用交通工具的车种、车型、颜色、牌号等。
三、事故发生后的处理
发生事故后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公安部门进行勘察,事故查清后,要写出定性结案处理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和人员伤亡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对调查的证据材料的分析、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和结论,以及对事故制造者或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根据事故的情况,上报有关部门处理。